欢迎来到 演艺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一条活力河,奏响时代之歌

时间:2024-07-01   作者:佚名   来源: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古文化街外景。 记者 潘立峰 摄    

      大运河,风景古今辉映,文化历久弥新,活力日益凸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并要求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高位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出台了《天津市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专项规划》,将运河沿线自然资源、文化遗产、人文内涵等“无缝衔接”,以点带面、串珠成链,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中,形成一批展现运河历史风貌、呈现津沽文化风采、彰显津沽文化价值的文旅项目和文艺作品,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让大运河焕发出时代新风貌。

  这条从历史深处汩汩而来的“黄金水道”,在新时代的画卷里,正激情澎湃地书写运河的当代价值,铿然奏响运河的时代之歌。

  讲好津门故里的“运河故事”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大运河作为活态的文化遗产,这里的人、这里发生的故事,在一代代人的传颂中,成为历史传奇,也活化为人们内心深处的风景。

  徜徉在素有“运河明珠”之称的西青区杨柳青镇,满是古朴厚重的运河气息。

  “接新娘子喽!”北京游客肖潇来杨柳青镇游玩,惊喜地发现石家大院正在“办喜事”。盛装接亲、花厅对诗、戏楼观礼……原来,这是一场名为《石府良缘》的沉浸式民俗文化演出。演出融合了戏曲、曲艺、尚氏绒喜花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游客化身宾客参与互动和表演。历史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让“宾客”们在喜庆热闹中体会运河人家的风俗。

  与肖潇走“陆路”到杨柳青镇不同,市民吴茜是沿“水路”而来的。今年5月,海河游船“杨柳青运河文化一日游”线路推出。游船从古文化街码头出发,驶过海河、北运河、子牙河,沿途有狮子林桥、天津之眼等津门地标,还有绿树成荫的自然风光,伴随游人抵达杨柳青白滩寺码头。游人登岸后,游览杨柳青庄园、杨柳青民俗文化馆,体验杨柳青木版年画制作……由“陆路”到“水路”,内容多样的旅行方式,俨然成为了解津门运河文化的新导航。

  运河文化多风采,流传千载总有“新”。“一个胖小儿多喜庆,怀抱锦鲤扑腾腾……”伴随着悠扬的评剧唱腔,一幅幅杨柳青木版年画在舞台上“动”起来。天津市评剧白派剧团创排的《杨柳青传奇》创新融合杨柳青木版年画与评剧两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一经上演就收获好评。这台描绘运河沿岸故事的“津味文化特产”吸引了不少外地观众。该剧主演、剧团团长王冠丽表示,近期又对该剧进行了打磨,后期计划推出沉浸式演出版本。

  悠悠运河赓续千年文脉,也润泽着津沽的文艺创作。话剧《俗世奇人》改编自冯骥才同名短篇小说集,原著里数十位奇人各不相关,而大运河给主创人员带来丰富的灵感,他们将故事背景置于运河沿岸,通过运河边“炮打灯酒馆”里的奇人奇事颂扬真善美、展现津沽文化;天津人艺演出的话剧《运河1935》集结京津冀三地优质演艺资源,鲜活呈现运河儿女动人心弦的时代故事;由天津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北京民族乐团、河北民族乐团联合演出的民族交响诗《大运河》,合三地之力奏响运河华彩乐章。

  这些文艺作品深入挖掘运河文化精神与内涵,在百姓喜闻乐见的演出中,让人们感受到流淌在千年运河里的纯美风情和生命活力。

  绘制运河乡村的“诗和远方”

  大运河滋润了两岸土地,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运河边的美丽乡村成为游客向往的“诗和远方”。

  早春时节,在永定河、北运河交汇处的北辰区庞咀村,绵延的海棠花海引人注目。庞咀村不但有海棠艺术园、牡丹芍药园,还有“小清新”风格的民宿、“艺术范”的展览馆以及老味大馒头等多种美食。农民丰收节、海棠花艺术节、牡丹芍药花节等文旅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到这里感受运河村落之美。

  春夏之交,2024年全国“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健步走活动在西青区第六埠村举行。4公里的健步走路线沿运河水系设置,沿途时而是绿油油的小麦,时而闪现“小荷才露尖尖角”,抬头望去,还有形态各异的风筝随风起舞。“健步走强身健体,运河风景赏心悦目,真是让人身心舒畅!”参加活动的市民黄莹鸿高兴地说。

  运河是沿岸村落的“生活”,也是乡村旅游的“春水”。运河水从静海区陈官屯镇穿流而过,让蔬菜种植业、蔬菜腌制业成为当地特色。随着时代发展,陈官屯镇建设12.5公里两岸“绿色走廊”,打造运河文化观光旅游带。2016年开馆的陈官屯运河文化博物馆,是全国首家乡镇级运河文化博物馆,馆内的文物、设计巧妙的地面微缩运河与墙面浮雕交相辉映,再现了运河的辉煌历史与文化内涵。

  “静海区境内大运河全长49公里,流经6个乡镇,在陈官屯镇最长,有12.5公里。大家看脚下这条微缩运河,它讲述了陈官屯镇因运河而兴……”博物馆里,青年干部姜懿珊讲起大运河来如数家珍。姜懿珊并非当地人,但自从去年来到陈官屯镇工作,运河文化就流入了她的生活与心间。她听同事们讲运河故事,和乡亲们聊民俗民风,细读《陈官屯史话》等书籍,还参与巡河护河工作。她把对运河的点滴感悟融入讲解,希望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据馆长陶梦振介绍,陈官屯运河文化博物馆开馆以来已接待海内外游客40余万人次。

  流淌的运河水连通京津冀。“通武廊旅游发展联盟”自2017年成立以来,推出古韵传道非遗之旅、诗画乡土运河之旅等10条精品旅游线路,推动三地文旅项目联动。武清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张福刚说:“武清区深挖用好运河沿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持续深化农商文旅融合发展。近年来,年旅游接待人数已由420万人次增长至1200万人次,游客中约七成来自京冀两地,2023年旅游收入超50亿元。今年‘五一’期间举行的2024年‘通武廊’文旅交流季暨第二届大运河文化节,百余项文旅活动广受欢迎,‘五一’期间全区主要景区景点和商贸场所累计接待游客81.4万人次,实现营业额2.1亿元。”

  重塑“古今交融”的文旅空间

  北运河、南运河、子牙河,三河交汇处,是被誉为“天津摇篮”的三岔河口。三岔河口西侧,就是著名的津门故里——古文化街。

  这里有600多年历史的木结构建筑——玉皇阁,有中西合璧的民居建筑群——通庆里,有移植重建的天津近代第一家官办金融机构——官银号……在天后宫山门前,两根26米高的幡杆作为漕运时期的“灯塔”见证了昔日的繁华。

  如今,古文化街依然人流如织、热闹非凡。逛逛老建筑、转转非遗老字号、品品津味美食,一路走下来,游人感受到说不尽的古味、津味、文化味。穿梭在古色古香的门楼中,行走在鳞次栉比的店铺间,果仁张、泥人张、杨柳青木版年画、桂发祥十八街麻花、联升斋刺绣等非遗老字号随处可见,在街上还时常会遇见年轻人正以古风装扮拍摄潮流大片、网红主播正在直播表演。时尚元素为这条老街注入了时代活力,古今交融的独特风景吸引八方来客。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天津古文化街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天津是一座很有特色和韵味的城市,要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街区,使其在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中绽放异彩。

  为擦亮老城厢旅游名片,南开区持续推动鼓楼—古文化街片区建设提升,先后出台专项规划,努力打造集文化展示、商业休闲、旅游体验等多功能相互融合的“三岔河口核心展示园”。

  南开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王敬说:“为了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我们举办了鼓楼新春灯会、天津古文化街民俗文化旅游节等系列活动,通过非遗文创展卖、手作体验互动、地方美食品尝等各类市集活动以及文化戏曲表演、民俗花会展演,让游客近距离感受‘最天津、最民俗、最有烟火气’的古街。”

  据介绍,今年春节期间,古文化街接待游客183万人次、销售额1.62亿元,比2019年分别增长37%、466%;今年“五一”期间,古文化街接待游客122.4万人次、销售额1.08亿元。

  日月更迭,悠悠运河水不断更新城市文化注脚,重塑城市文旅新空间。如果说古文化街上演着古韵今传,那么同处三岔河口一带的天美艺术街区则是运河文化的又一种当代演绎。

  去年年底,天美艺术街区项目展示区对公众开放。这里将棚改边角地块打造成音乐酒吧,将原天津第二医院锅炉房和医废处置间改造为艺术空间,将路段景观融合艺术元素升级为街角美术馆,画作、雕塑、园林巧妙植入,文化、艺术、商旅有机融合,给大运河沿线的城市更新画卷增添了创新活力与艺术色彩。

  在街区内的音乐酒吧“降噪工场”,艺术氛围与悠扬乐曲令人陶醉。“90后”田颖是歌者也是降噪工场主理人,三岔河口、运河沿线的历史底蕴吸引她来到天美艺术街区。田颖说:“街区周边的景致和人文历史堪称天津的一张文旅明信片,在这样的氛围中,相信我们可以打造出更有品位的天津本土音乐品牌。”

  降噪工场开业的第一个月,有三成观众来自外地,北京、河北、山东、四川等地的游客在音乐中留下津城记忆。运河畔,五湖四海的朋友因音乐结缘,年轻人为古老运河风情奏响现代旋律。“我们希望给更多人提供远离喧嚣的解压方式,用品质音乐给游人的津门旅程呈现惊喜的一站。”田颖坦言。

  熙攘繁盛的都市景色中,亦有如诗如画的生态风光。大运河碧波荡漾,堤岸上桃花盛放。“桃花堤有着数百年历史,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红桥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刘志坚说。今年,该区举办了第33届天津运河桃花文化商贸旅游节,以桃花堤、西沽公园为主会场,多家商业综合体为分会场,还串联了天子津渡公园、北洋大学旧址等文旅资源。其间,主会场共接待游客64.8万人次;天津陆家嘴商业中心客流量同比增长39%,销售额同比增长70%;鹏欣水游城客流量同比增长10%,销售额同比增长12%。游人们赏美景、品文化、享美食,运河文化、自然风光、商旅消费相得益彰。

  水脉连文脉,文脉引人来。如今,沿着运河去寻找诗和远方的人越来越多:登上游船,感受天津河海共生的别样运河风情;走进剧场,欣赏千年运河演绎的传奇;漫步河边,聆听城市景观中蕴藏的运河脉动;徜徉乡间,品味朴实真切的运河馈赠……新时代的运河故事正在一个个文化地标中、一段段津沽旅程中书写精彩。


原文链接:https://whly.tj.gov.cn/XWDTYXWZX6562/MTJJ8464/202406/t20240630_666440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舞蹈诗剧《九歌》绘浪漫诗篇

下一篇:上半年天津国际邮轮母港接待邮轮及旅客量全国第二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演艺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农商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演艺法治网 y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