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演艺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演艺文化 > 正文

青春与非遗同行 海南高校提升非遗创新设计人才培养能力

时间:2024-07-06   作者:佚名   来源: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  

  青春,是晨曦中的第一缕阳光;非遗,是沉积了千年的文明瑰宝。

  当年轻面孔遇上古老的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记录、学习传承以及再创作,便擦出了不一样的火花。

  近年来,海南多所高校引导非遗融入课程,持续加强全省非遗传承教学基地建设,开设文物与博物馆学、民族传统体育、黎族织锦等涉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提升非遗创新设计人才培养能力,为非遗传承贡献了青春力量。

  这些饱经岁月沉淀的非遗,经青年人之手,逐渐走向轻盈灵动,甚至不再被束之高阁,而成为流行于当代生活的时尚。大学生与非遗同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邂逅,也是一次青春与历史的交融。

  给非遗注入青春“多巴胺”

  一把多巴胺配色的塑料梳,手柄上延伸出黎锦图腾,梳齿也长于普通的梳子。乍一看,有种黎族骨梳特有的韵味。

  “没错,这款梳子正是以黎族骨梳为原型设计的文创产品。”日前,记者在第四届三亚南山非遗节上遇见来自三亚学院的大三学生王文慧,她正在一个展位前向游客介绍非遗文创产品。

  

  三亚学院的学生设计的非遗文创。

  非遗拼图、非遗手机壳、非遗冰箱贴、非遗书签……她的摊位前摆满各式各样的文创产品。和非遗传承人制作的非遗产品不同,这些文创色彩更鲜亮、造型更独特、设计更大胆,有一种年轻人特有的青春气息。

  王文慧举起手中的塑料梳说道:“这是我和同学们共同设计的,看起来还不错吧?”

  这把梳子的设计,源于一次采风调研。当时王文慧和同学们到白沙、五指山,深入黎族群众的家中,发现当地很多妇女头上都戴着骨梳。王文慧和同学无不惊讶于骨梳的精巧工艺,上面刻有各种精细的花纹图案,还缠着小铃铛和彩色珠子,十分美观亮丽。

  了解到黎族骨器制作技艺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风结束后,王文慧和同学们决定以骨梳为原型,设计一款文创产品,让它既包含骨梳的传统之美,也适用于年轻人的日常。于是,他们从设计塑料梳开始,融入骨梳梳齿长、有精美花纹的特点,打造出一款新的非遗文创。

  当前,非遗文创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和追捧。让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正是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映照。

  三亚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教师张颂介绍,在三亚学院,非遗是设计专业学生的热门课题。“从大一开始,我们就带领学生深入民族地区,去采风、调研、挖掘和非遗相关的一切。与非遗零距离的接触,激活了学生的设计灵感。”张颂抬起手臂轻轻一扫,自豪地说:“这些非遗文创都是学生的作品。”

  助企业提升“设计造血”能力

  身着黎族服饰席地而坐,腰上缠着腰织机的一端,足尖撑起另一端脚踏棍,拉动提综杆间撑起的经纬线……不久前,在海南非遗传承与创新研究院、海南黎锦产业联盟挂牌仪式上,海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马源正在展厅里织黎锦,向往来观众现场展示黎锦技艺。

  

  海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马源(右)在织黎锦。

  这位来自河南的“00后”姑娘,刚接触黎锦半年,已经熟练掌握了织锦的手艺。为什么要学织黎锦?马源回答道:“我是服装专业的学生,黎锦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学习这门非遗技艺,让我对服装的设计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海南师范大学是我省较早开展非遗研究人才培养的高校。在海师大,有许多像马源一样的学生,他们知非遗、学非遗,再赋予非遗青春的色彩。

  海南师范大学副校长、美术学院院长张引介绍,目前该校已系统构建了完备的民族文化课程体系,初步形成了黎锦传承项目和艺术人才培养体系,在我省非遗传承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1年,省旅文厅正式设立了“搭建运营黎锦设计师及设计服务平台”项目,由海师大美术学院组织建设。简单来说,该项目如同一座架设在设计师与黎锦企业之间的桥梁,汇聚、整合国内高校优秀教育资源、设计师资源,免费向全省黎锦生产企业、传承人、工坊等提供黎锦设计服务。

  在学院的搭桥牵线下,师生与相关非遗传承人、企业、设计师沟通协作,共同研发设计方案、制作样品249个,获得企业采纳证明562份,为海南非遗企业提供了兼具文化性和国际性的创意设计方案。

  在海南师范大学美术馆里,摆放着厚厚一摞企业出具的学生设计作品、产品采纳证明。出具证明的企业之一,海南锦绣织贝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凯表示,“学生们的设计有创意、有美感、有实用性,为海南非遗艺术设计领域输入了新力量。学校的这一做法,也扩大了艺术设计教育成果的实践应用价值,加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改变和创新性发展。”

  学生们的非遗设计,不只体现在文创产品上,还经常在各大会展亮相,甚至走出国门,让世界看到了海南非遗的青春气息。

  意大利米兰设计周、澳门“根与魂——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这些大舞台上,都能看到海南师范大学师生的非遗设计作品。

  “学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为海南非遗企业进行‘设计输血’的同时,努力发挥社会服务功能,帮助企业提升‘设计造血’能力。”张引透露,海南师范大学计划在汉语言文学这一学科设博士点,增列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方向,如果顺利获批,这将成为我省第一个非遗研究领域的博士点,海师大也将成为全国为数不多拥有非遗研究博士生培养的高校。

  原标题:

  海南高校提升非遗创新设计人才培养能力

  青春与非遗同行

  记者:刘晓惠

  


原文链接:http://lwt.hainan.gov.cn/ywdt/zwdt/202407/t20240705_369290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第六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将于12月4日至10日在三亚举办

下一篇:依托环岛旅游公路 乐东莺歌海盐文化老牌景点、新兴项目人气火热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演艺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农商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演艺法治网 y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