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博物馆藏图书资料20余万册,其中线装书5.3万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期刊2.2万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期刊9.5万册,报纸合订本1.2万册。为进一步加强对图书资料的保护和管理,按照馆党委的工作部署和安排,图书资料部正在开启新一轮图书资料普查登记工作。
天津博物馆藏古籍文献保护项目自2023年4月启动以来,先后对古籍文献等图书资料展开了一系列保护管理、研究利用工作。特别是去年8月策划推出的“缥缃琳琅—天津博物馆藏古籍珍品展”,为天博成立以来首个依托馆藏古籍文献而举办的专题展览,其中对《[乾隆]天津县志》《蔗塘未定稿》《津门保甲图说》等珍贵的天津地方文献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展示,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天博馆藏天津地方文献具有收录广泛、时间跨度长、版本精良、存世稀有的特点。为进一步摸清馆藏地方文献家底,规范管理,图书资料部全体工作人员一鼓作气,乘势而上,发扬连续作战的工作作风,在同步开展三线书刊编目整理的基础上,于2024年初开展了天津地方文献资料普查登记和编目工作,参照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制定的《古籍普查规范》要求,针对地方文献资料原书进行题名、著者、版本、年代、数量等信息采集和电脑录入。
此外,工作人员还特别注意对文献的保存状况进行评估,详细记录文献的破损程度和修复情况,以便日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料。目前普查登记工作正在全力推进,力争尽快完成地方文献全面普查登记,为顺利开展《天津文献集成二编》编辑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天津地方文献是极其珍贵的文献史料,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深刻内涵,加强地方文献的保护管理、研究利用尤为重要。我们将坚持“让古籍活起来,文脉传下去”的工作理念,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加大对馆藏地方文献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挖掘古籍的时代价值,传承地方文化根脉,弘扬津派文化,提升文化自信,让众多读者了解古籍保护、感受古籍之美、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为天津文博高质量发展提供文化滋养和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