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里,研学旅行成为不少学子的首选。三亚多家景区丰富产品供给,多举措繁荣暑期旅游市场。据三亚市旅游景区协会数据显示,来鹿城研学备受省内外中小学生及亲子家庭青睐,其中七成以上的游客来自省外。
孩子们在三亚崖城学宫开展研学旅行。胡拥军 摄
大自然里探索动植物的秘密
“同学们,排好队,现在我们观察植物上面都有什么?”在大茅远洋生态村,一群参加研学游的小学生正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观察昆虫形态。只见他们睁大眼睛,透过放大镜仔细观察。
“我通过观察它们的巢穴、爬行的轨迹、生活习性及身体构造,了解到大自然生命的奇妙。”一名小学生兴致勃勃地说。
参观神奇的玻璃房子、体验高科技温室无菌育苗、体验使用厨余垃圾及农业垃圾制作肥料、锻炼野外生存能力……学生们在农田里学习传统农耕文化的历史,了解科技兴农的重要使命与科学方法。农教旅融合,这里真正实现了“将课本融入实践”。
除了体验式的田园研学线路,神奇的探索之旅也很受欢迎。
在大小洞天旅游区,自然博物馆内的恐龙化石吸引了学生们的目光。大小不一的恐龙化石呈现在孩子们面前,大家边听讲解员的科普介绍,边感叹恐龙的奇妙。
“我最喜欢食草的小恐龙。”12岁的熊朗小朋友是个十足的“恐龙迷”,看着玻璃窗里的恐龙化石,他仔细观察着每一个“恐龙”的形态,与它们合影。
“这个暑假,三亚的研学游非常受欢迎。”三亚市旅行社协会会长董震介绍,研学游让市民游客在观光游览的同时,实现游与学的深度融合。
对孩子们来说,研学游更像是“行走的课堂”。7月31日,三亚水稻国家公园迎来了来自湖南株洲的50多名学生旅游研学团队,采摘草莓、喂食小动物等农旅项目让孩子们兴奋不已。孩子们一边采摘,一边听老师讲解农业知识。“我闻到了花香的味道、大海的味道,它们给了我很多灵感和想象力。”13岁的陈钰婷说,这次研学之旅让她在游览美丽三亚的同时,还深入了解了农耕文化。
三亚水稻国家公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年以来,该公园借助三亚大力发展乡村游的好机会,大力推广研学活动,效果很不错。暑假开始至今,已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个研学团队4000余人。
在“星辰大海”里寻找“诗和远方”
过去,书本是孩子的世界;现在,世界是孩子的书本。三亚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研学旅行已经纳入全国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双减”背景下,父母更加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研学让孩子走出教室,探索自然,接触社会,通过实践体验达到“知行合一”。这种教育形式已被教育部门、学校、家庭广泛认可。
7月28日,2024年三亚市青少年OP帆船夏令营在三亚市帆船帆板训练基地开营,来自全国各地的82名中小学生入营学习水上运动技能和防溺水安全知识等。为期一周的夏令营涵盖了帆船基础知识、实操训练、团队合作和安全教育等多方面内容。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孩子们每天进行水上训练,逐步掌握帆船的基本操作技巧,在享受运动的同时,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和个人能力。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在大东海旅游区,伴着习习海风,从江西来三亚旅游的廖同学穿着岛服、喝着椰子水,正享受着三亚的“岛主”生活。“这几年都没出去好好玩一玩,所以考完试后我马上就买飞机票,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廖同学笑着说,“三亚的大海很美,海洋文化体验感丰富,这里就是我要寻找的诗和远方。”
近年来,在海南文旅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研学旅行已成为三亚旅游发展的新业态和新的增长点,当前,三亚通过整合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围绕红色教育、海洋探索、科技体验等内容,打造推出“海洋文化研学游”“科学人文研学游”“非遗民俗研学游”等,将三亚蜈支洲岛旅游区、西岛海洋文化旅游区、天涯海角游览区、亚龙湾海底世界等景区串连起来,带领游客去西岛女民兵展览馆,聆听“八姐妹炮班”的故事;在亚龙湾海底世界景区体验半潜观光船、远海潜水、摩托艇等20多项海上娱乐项目……不仅如此,还有文人墨客吟诗作赋的“巨石文化”、疍家文化等本土文化,让游客在研学旅行中了解更多关于三亚的故事。
“目前,三亚已创建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共37家,其中市级25家,省级10家、国家级2家。围绕农业劳作、红色教育、自然科普、海洋文化、人文文化等开设适合小、初、高中学生的主题研学,有效丰富了三亚旅游业态。”三亚市旅游行业协会联合会会长刘凯强表示,近年来,随着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旅游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属性将进一步凸显,三亚研学旅行未来拥有较广阔的发展空间。
原标题:三亚暑期研学游备受青睐 “行走的课堂”让孩子“游有所获”
记者:胡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