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物主题游径(十六)
中华百年看天津之巨匠足迹
巨匠足迹主题路线:李叔同故居——曹禺旧居——梁启超旧居——孙犁旧居——梁斌旧居——张爱玲旧居
李叔同故居
李叔同(1880 ~ 1942) 我国最早将西洋绘画、音乐、话剧等艺术引进国内的先驱者之一,著名高僧。学名文涛,又名成蹊、岸,别名息霜、法号弘一。祖籍浙江平籍,出生于天津,青幼年时生活于此。早年与津门硕儒严范孙、孟广慧、赵元礼、王仁安等常有交往,才华横溢,被誉为“津门才子”。1898年离津抵沪,曾与曾孝谷创办春柳社,从事话剧活动。1905年东渡日本学习西洋绘画、音乐,1910年学成回国,先后在津、宁、沪、杭从教。1918 年在杭州虎跑定慧寺出家,专研律宗,有南山律宗大师之称。旧居建于清代,砖木结构,“田”字形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有房60 余间,其留学回国后,亲自主持修建洋书房与花园,取名“意园”。执教之余,在此为文、刻石、作画及接待宾客,现对公众开放。
李叔同故居〔河北区粮店后街60 号海河东路与滨海道交口•清末•市文物保护单位〕
曹禺旧居
著名剧作家曹禺青少年时居住于此,话剧《雷雨》在此创作。旧居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 ,砖 木结构,西式二层楼房,坡式瓦顶。建筑面积 827平方米。门厅方形,两侧砖砌壁柱,二楼西侧筑有阳台。现对公众开放。
曹禺旧居〔河北区民主道25号•民国 •市文物保护单位〕
梁启超旧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任甫,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是中国近代学者、政治家。1890年入京会试,与其师康有为一起,致力于维新运动。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逃亡海外。辛亥革命后归国,1912年在津创办《庸言报》。1915年定居天津。旧居建 于1914年,是一幢意大利式二层楼房,带地下室,楼顶东侧建有八角形阁楼。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19.8平方米,共有房50间。袁世凯复辟称帝,梁曾在此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并和蔡锷密谋反袁护国。
梁启超旧居〔河北区民族路44 号•1914 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孙犁旧居
孙犁先生在天津三处旧居分别在和平区、南开区、河西区,尤以和平区居住的时间最长。在这里,孙犁完成了包括中篇小说《村歌》、短篇小说《吴召儿》《山地回忆》《秋千》和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在内的一系列作品。孙犁在和平区的居所一处是多伦道216号的大院内(已拆)。一处是山西路35号的小楼。
梁斌旧居
由实业家胡氏建房成巷,因其原籍为浙江省永康县,名永康里,1982年因重名改为永健里。梁斌(1914-1996)原名梁维周,出生于河北省蠡县梁庄。11岁即在就读的县立高小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在省立保定第二师范学校学习期间参加过爱国学潮,并亲历家乡的农民革命斗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参加地下革命斗争,并担任中共蠡县县委领导职务。1948年随军南下,在湖北襄阳和武汉担任宣传方面的领导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河北省政协副主席、河北省文联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务。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翻身纪事》等,1996年病逝于天津。旧居为砖木结构的二层(局部为三层)楼房,清水砖墙,坡式台阶,梁斌先生逝世后依其生前原样完整保留了小楼的内部摆设。
梁斌旧居〔和平区南海路永健里•1923年〕
张爱玲旧居
1923年,张爱玲2岁多时,其父津浦铁路局谋得英文秘书职位,举家由沪迁津,她在津度过了6年的童年时光。经考证张爱玲天津旧居地址应为赤峰道83号,该楼内外均有变化。
上一篇:天歌奉献电影主题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