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在千像寺造像考古调查现场。
2016年,考古人员做保护前期研究工作。
2022年,考古人员对造像进行三维扫描。
2024年10月28日,文物专家在“千像寺造像保护工程”竣工验收工作现场。
《梵影千像——千像寺造像考古与保护成果展》现场。
展览现场展示了大量出土文物。
国庆假期,《梵影千像——千像寺造像考古与保护成果展》在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与观众见面。图为工作人员介绍第88号石刻弥勒佛像复原模型。
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布置展品。
展览展示了大量考古现场图片。
小观众在互动区域进行造像拓印。
2024年10月28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像寺造像保护工程竣工验收工作在蓟州区举行,标志着凝聚几代天津考古人持续付出的我国北方现存超大体量辽代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程完美收官。10月1日,由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策划制作的《梵影千像 千像寺造像考古与保护成果展》在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开幕。该展览为期一年,系统呈现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年来对千像寺造像及其相关遗存开展的考古调查、发掘与保护修复历程。展览秉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理念,聚焦千像寺造像这一天津市重要历史文化遗产,辅以大量出土文物、影像资料、复原模型等多维度陈列展示手段,邀请观众共同见证天津考古与文物保护工作者围绕千像寺遗址、千像寺造像取得的丰硕成果。
千像寺造像是我国目前已知规模最大的辽代线刻造像群,造像群以寺址为中心,以山石为依托,刊刻在散点状分布的花岗岩崖壁或巨石的自然石面上,完全依崖壁的自然平面和岩石的自然形态布局,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千像寺造像的艺术风格、数量、规模,在全国辽代佛教造像中首屈一指。它为辽代佛教考古、佛教美术、佛教史以及民间传统线刻技法的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2003年以来的20余年间,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考古工作者共在126处造像地点发现线刻造像552尊,基本摸清了千像寺造像分布区域等基础信息和保存状况,并在前期病害调查分析、保护修复预研究基础上,于2023年9月底基本完成千像寺造像保护工程。相关的数字化保护、造像本体水害治理等工作延续至今。
记者 曹彤摄(资料图片由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
上一篇:“马拉松热”背后的经济账
下一篇:点亮城市百年建筑文化品牌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