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天津美术学院非遗研培教学成果汇报暨京津冀非遗名家邀请展开幕式,在天津美术学院崇德美术馆举行。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旨在为非遗保护工作提供高校的学术和教学资源支持,通过组织非遗项目持有者、从业者等传承人群到高校学习专业知识、研究技艺和技术、开展交流研讨与实践,帮助非遗传承人群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增强文化自信,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非遗保护传承水平;同时也丰富参与院校的学术和科研积累,完善相关学科体系建设,更好地发挥文化传承创新功能。
天津美术学院作为全国首批承办院校,自2016年以来,依托泥人张彩塑、杨柳青木版年画等国家级非遗项目,已成功举办14期培训班,来自于泥塑、木版年画、剪纸各非遗项目的学员近400人次进行培训学习。天津美术学院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高校平台优势,邀请各项目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与校内专家授课,联系实践教学资源,逐步建立起科学的教学体系,让学员们在精进技艺的同时,更深刻领会非遗的精神价值和文化内涵,收获了丰硕的培训成果和广泛的社会效益。
本次展览集中展示天津美术学院14期培训班的教学成果,并邀请以京津冀地区为主的非遗名家参展。作品涵盖泥塑、剪纸、年画等传统民间美术样式,以及传承与创新应用开发的新作品与产品,多维度呈现该校数年来探索研培路径的教学成果,呈现各非遗项目的名家风采。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研究员高舒表示:“天津美术学院是全国较早开展研培计划的高校之一,培训内容不仅包含了当地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比如杨柳青木版年画、泥塑(天津泥人张),还辐射到了京津冀的其他地区,比如剪纸(蔚县剪纸)。”在高舒看来,此项研培计划是艺术院校师生与非遗传承人群“相互点亮”的过程,“院校教育和口传身授的传统美术认知体系,融汇在了一起。现代学校教育的方式可以‘点亮’传承人,实际上传承人也在反哺现代学校教育的课程体系。这对于院校和传承人群来说,可以互学互助,对双方都是很有收获的事情。”
上一篇:来天津茱莉亚学院感受古典音乐魅力
下一篇:“新”中有潜力活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