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苏东坡”,身着颇具海南黎族特色服饰,右手拄杖,左手握书,体形健硕有力,神态从容自在,似缓缓前行而来……这是海南青年雕塑家夏湘宸创作的《东坡黎衣冠》雕像,生动再现了大文豪苏东坡在海南的神韵。
日前,由海南省青年美术家协会策划发起“逐梦时代·塑我青春”海南省青年雕塑作品展在海口开展,展出的33件作品均为近年来海南青年雕塑家的力作。展览不仅为前来观展的群众呈现了一场多维感官盛宴,也为海南青年雕塑家搭建了交流展示的平台。
杨章播作品《待机而动》
颂扬海南的独特艺术元素
东坡居琼三年,劝农助耕,开坛讲学,敷扬文教,开启琼州人文之盛。可以说,海南是苏东坡最后的精神家园,如何把当时苏东坡在海南的情景真实还原出来?
“《东坡黎衣冠》正是以东坡诗词‘携儿过岭今七年,晚途更著黎衣冠。白头穿林要藤帽,赤脚渡水须花缦’为创作灵感。”夏湘宸介绍,词中描述的苏东坡晚年穿着:黎衣冠、藤帽,赤脚渡水。他通过对黎族服饰进行研究和考证,最终选定黎族的树皮衣作为黎衣冠原型,创作了这样一件苏东坡在海南身着黎衣冠的雕塑作品。
这一雕塑作品在日前开展时受到了不少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从生活中寻求真切可感的题材,海南青年雕塑家们更加重视如何有效地感悟生活,用贴切、明确及融于生命个性的形式来传达观念,表达情感。
《鹿回头》《黎族竹竿舞》……纵观整个展览作品,有不少元素与海南相关。这些作品内容围绕着不同主题而展开,涵盖黎族苗族文化、东坡文化、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等多方面题材,以不尽相同的观察方式、语言方法,诠释了相似的艺术感受,并通过纯熟的艺术表现,展现出青年雕塑家们对时代的关注与颂扬。
本次展览构思精巧,风格多样。作品采用了树脂、铜、木、陶瓷、玻璃钢等不同材料制作。新时代的海南青年雕塑家们对各种材料在“物”的视野中重新定位“人”的价值,在时间与空间概念中抒写着新的审美意象。
海南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云维英表示,本次雕塑展览将艺术美学与雕塑绘画充分结合的同时,呈现了丰富多彩的海南地域特色风貌。青年雕塑家们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以海南地域特色艺术创作形式筑梦新时代,以雕塑创作的独特媒介塑造海南自由贸易港这张靓丽名片。
拓展雕塑艺术内涵
从此次展出的雕塑作品中,除了能欣赏到青年雕塑家们对人物形象的完美塑造和展现外,更能感受到他们作品深处对自然、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拓宽了雕塑艺术本身的内涵。
实际上,不止于这次海南省青年雕塑作品展,近年来,在海南美术界的各大美术展览中,总能看到夏湘宸的作品。他的身影也频繁出现在各类艺术活动中。他一直在努力地让自己处于满格的创作状态。
而同样是海南青年雕塑家杰出代表之一,海南大学雕塑专业教师束博,则擅长以现代雕塑手法作为表达语言。他创作的《苹果核》系列雕塑作品,希望引发观众对人与自然、人与物、人与美的深入思索。
据了解,《苹果核》系列作品是束博从2013年开始创作至今的一个重要创作主题。透过他的每一件作品,可以清晰地窥见他对该系列作品进行尝试性突破,每一年度的作品都赋予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形式,彰显了作者对于材料、形式、语言的意涵表达,以及多模式下产品的延伸开发,整个体系作品在不断完善发展。
“保持高度旺盛的艺术创作状态,能让自己的艺术生命得到延续和升华。”在夏湘宸看来,他享受创作的过程,创作是融入生活的状态。“真正的艺术家就要勇敢地坚持自己的艺术道路,努力寻找自我。”
夏湘宸作品《黎族竹竿舞》
创作紧贴现实生活
“希望通过本次展览,增进广大海南青年雕塑家的学术交流,增强青年雕塑艺术家的自信心与创作热忱,推动海南地域特色主题性雕塑创作的发展,扩大主题性雕塑在艺术创作中的学术地位与社会影响。”云维英说。
回顾海南美术30余年的发展历程,青年美术创作始终紧贴人民现实生活、描绘浓郁时代气息。一方面,当我们将青年一代的雕塑放在海南的社会背景中考察时,可以从雕塑艺术的发展变化中解读出社会变革的轨迹,感受社会前进的脉动;另一方面,改革开放成为海南雕塑艺术发展、变化的时代驱动,这不仅为海南青年雕塑的发展提供了丰厚资源与思想源泉,更为青年艺术家的内在精神气质注入了新生命的琼浆。
云维英认为,当下,海南青年雕塑艺术家们从现实主义与写实传统逐渐走出来,拓展了雕塑艺术观念的多元化与材料运用的多样性。他们从雕塑家的角度积极参与到与当下语境的对话之中,并做出非常有特点、有价值的回应,青年雕塑家们的创作,呈现出活跃、生动的艺术面貌。
“不同的历史阶段,海南本土青年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和技法特点展现出不同的时代风貌。海南青年雕塑群体正以前所未有的气度,向社会昭示着海南地域特色的文化价值观。”云维英说,他们继承前辈雕塑艺术家的优秀传统,融汇中西、贯通古今,在承前启后的创新发展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原标题:为艺术注入琼浆
记者:邱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