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直播,正在成为短视频平台新的发力点。
近日,抖音粉丝数62万的才艺颜值博主“大西Daisy”开启了一场付费直播。2分钟免费试看之后,如果想要继续观看,需要支付39抖币(折合人民币5.5元)的票价。据悉,这场直播观看人次突破70万,人气峰值达到2.4万,在线5000人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直播并非官方直播,而是抖音少见的由个人开播的付费直播。另外,“大西Daisy”也不是头部账号,从粉丝人数来看属中腰部达人。因此,这场付费直播被外界看作垂类博主商业变现的一条新路径。
除了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也先后试水付费直播,覆盖了体育赛事、演唱会、美食制作、教唱音乐等多类型直播内容。“在直播付费打赏、直播带货、广告收入等方式之外,如果付费直播这种形式能够走通,对于短视频平台来说,无疑是个变现新渠道。”趋势营销专家、知萌咨询机构创始人兼CEO肖明超告诉《综艺报》记者。
各平台纷纷推出付费直播
抖音首次尝试官方付费直播,是2021年8月推出的“夏日歌会”活动(共七场),邀约了孙燕姿、刺猬乐队、旅行团乐队、夏日入侵企画乐队、欧阳娜娜、鱼丁糸、张惠妹、陈粒等举行线上演唱会。其中,歌手陈粒、张惠妹的场次,单人观看直播需要付费30元。这七场歌会直播累计观看人次突破 4000 万(含付费观看及免费试看人次),多个话题登上抖音热点榜、微博热搜等。今年3月,抖音一些个人博主也获得了付费连麦功能,主播在开播时选择聊天室模式后,即可开启付费连线。
快手也开辟了“付费内容广场”,包括付费直播、付费短视频,以及付费录播课程等内容。其中,付费直播频道包含职业、美食、农业、音乐、舞蹈等多个类目,价格从几元到几千元不等。快手发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快手直播月付费用户5650万,同比增长7.8%。2022年第一季度的每月直播付费用户平均收入为46.3元,2021年第一季度为46.1元。可见在直播付费这一块,快手已经做到了一定规模。
微信视频号在今年1月24日上线了首个付费直播间,直播内容为NBA常规赛。进入直播间后,用户可免费观看3分钟,3分钟后需支付90个微信豆(1元=10个微信豆)才能继续观看,也就是说观看一场NBA直播需要9元钱。2月,视频号让更多用户加入付费直播内测活动,到了3月,视频号创作者开通付费直播已“无门槛”。如今的视频号正在追求与抖音、快手两大平台同频发展,付费直播这一新赛道,不失为视频号与抖音、快手同线起跑的大好机会。
打造新流量入口 拓宽变现模式
“目前的直播生态,一类是明星、KOL(关键意见领袖)直播带货;一类是知识类、情感类等垂直领域的播主,通过直播互动实现涨粉和商业转化,从本质上来说还是为了带货。平台推出付费直播,则是为了打造新流量入口,拓宽变现模式。”肖明超表示,试水付费直播的KOL,大部分是一些中腰部博主。对于他们来说,虽然在各自圈层中有一些垂直影响力,但缺乏规模化的变现渠道,主要商业化途径无非打赏、卖课和广告收入。
但现实是,通过算法机制,流量和人气在某种程度上会掩盖内容的价值。一些头部账号虽然内容质量下滑,却依然拥有高人气,可以通过直播带货获得高收入。中腰部博主带货能力不如头部博主,如果只有带货这一种盈利模式,将减弱中腰部达人的创作积极性,“当他们发现内容变现道阻且长,就难以坚持生产好内容,但付费直播却能提供另一种全新的变现方式。”肖明超说。
付费还能改善直播内容生态,测试中腰部博主的IP价值。由于设置了付费门槛,用户观看直播的代价越高,对内容质量的要求也会越高,能进一步激发主播的创作动力,创作出更加优质的内容,让平台的内容走向精品化、多元化。
知识、技能、情感类博主 更有付费直播潜力
知萌咨询机构近期发布的《2022中国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在使用移动互联网时,有超过八成的用户感觉每天有看不完的内容;有近80%的人表示,鸡汤充斥着朋友圈,刷这些内容浪费了太多时间;另有76.6%的用户认为,移动互联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让人无从判断。信息过载之后,用户并没有获得更有价值的内容,反而是“信息越多,获取越少”。
肖明超介绍,用户对短视频的内容需求主要包括三个维度,一是信息、二是情感、三是知识。“目前短视频平台的信息浓度已经很高了,对用户来说更重要的是要有知识浓度——即获得感。”未来,内容赛道将从海量信息的猎取,向追求有价值的“获得感”转变,付费直播刚好承载了这样的功能。
抖音发布的《2021年直播生态报告》也印证了这一观点。根据报告,抖音直播逐步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第二课堂”,在2021年,文化教育类直播同比增长270万场,科普类直播的观看人次增长283%,生活知识类主播直播收入同比增长280%。对抖音来说,付费连麦与知识类直播间的结合,可能成为提高流量变现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知识类、技能类及情感类博主,更适合直播付费。这些内容更能让用户拥有获得感,相较而言不容易招人反感。
那么,平台如何为创作者提供更合理的创作环境?肖明超认为,第一,要培育健康积极的生态,鼓励创作者创造更好的内容。第二,平台应提供给创作者更多工具和方法来了解用户真正的需求,让内容生产者对内容趋势有整体判断。第三,平台要有更加明晰的分类和标签,以便用户更快地找到需要的内容。“平台不能单纯地收割用户,而应该‘滋养’用户,拓宽用户视野,增加用户获得感,助力内容赛道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