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1年,国家广电总局开展了“我为群众办实事”——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实践活动,全国各地广电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在应急广播建设、管理、应用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成果丰硕,成为创新和完善社会基层治理,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加强社会动员体系建设,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有效形式。国家广电智库公众号近日推出专栏《应急广播案例》,择优展示近年来各地应急广播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实践。今天刊发第五篇《应急广播成为疫情防控宣传的有力支撑》。
疫情期间,全国各地的大喇叭、音柱组成了覆盖千家万户的传播网,充分发挥空中宣讲优势,每天准时响起,用直白朴实、接地气,甚至俏皮的方式播报最新疫情防控信息,传递疫情防控知识,稳定社会秩序,在基层筑起了疫情防控的一道道防线。
一、应急广播大喇叭织密基层疫情防控网络
应急广播具有覆盖广、常态化、适老性等特点,在基层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面对突发疫情可快速反应,提高了基层疫情防控效率。各地在疫情突发时利用应急广播传播高效、及时、收听方便的优势,打通疫情防控宣传“最后一公里”。2021年7月31日21点,江宁区融媒体中心智慧融媒网络运维调度中心收到了片区管理员要求播发“淳化街道居民开展核酸检测的通知”,五分钟后应急广播平台立即行动,淳化街道范围内572个应急广播终端同步响起,播发相关通知,组织街道30个社区43万居民有序开展了核酸检测,这也是该区应急广播平台启动疫情防控运营机制10日内做出的第36起快速处置行动。这些应急处置大大减轻了基层医务人员和疫情防控人员的工作压力。
二是应急广播推动疫情防控常态化、本地化。疫情发生以来,各地建成的应急广播系统,早中晚不间断地进行疫情防控宣传,传播疫情防控知识,引导群众科学防治,做到村村响、户户晓、人人知,帮助基层党委、政府有效团结群众、凝聚力量、抗击疫情,通过宣传传递信息、遏制谣言、提振信心、维护稳定,助力打赢疫情防控的阻击战歼灭战,多层级应急广播平台的公共服务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三是应急广播在疫情宣传的适老服务方面填补了新兴媒体的空白。不少社区居民和乡村农户认为,家门口的喇叭、音柱及时传达给不熟悉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服务的老人,实现了疫情防控服务的全覆盖。
二、疫情防控宣传让群众听得懂
各地应急广播在疫情宣传入耳入脑入心方面下功夫,制作了一批让百姓听得懂、听得进的宣传内容。
一是在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实行多语种播报。内蒙古自治区针对网络信号不好的地方,特别是牧区,使用蒙汉双语反复播报,强化宣传。广西壮族自治区推动汉语、壮语等多种语言播报,更多的地方使用方言土语,更加通俗易懂、接地气,传达“疫情面前党和国家是我们坚强后盾”的信心,为疫情防控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是宣传形式多样并与当地文化深度结合,增强了宣传效果,切实入心。广西龙州在应急广播疫情宣传中对于很多当地瑶族民众听不懂普通话的现状,对于难记的疫情防控知识点用当地山歌的方式唱给大家听。甘肃河州使用当地民间戏曲“月弦”录制了《接种疫苗保健康》,呼吁大家预防传染,及时接种疫苗。湖北云梦县剧团创作了湖北大鼓节目《戴口罩》,寓教于乐,在欣赏文艺节目的同时学习了防疫知识,村干部创作快板防疫公益广告,将防疫知识和政策宣传融进唱词中。还有很多地区的应急广播工作人员采用快板词、三句半、四六句、微型相声等方式,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让疫情防控知识入脑、入心,潜移默化中传递防疫知识。
三是融合多种技术,强化互动,增强疫情防控效果。应急广播平台接入的终端涵盖有线机顶盒、大喇叭(音柱)、移动电视、户外大屏、旅游集散地大屏、广播电视移动APP、微信等,及时发布信息。部分平台进一步拓展应急广播体系智能应用,开发“视播一体化”,利用有线电视覆盖网,将传统“雪亮工程”视频监控与应急广播相融合,以IP网络高清音视频通讯技术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核心,以广播扩面补盲为依托,打造群众性治安防控、应急救援、信息互动的功能完善、扩展性强、实时性高的“综合音视频”联动平台。在江苏溧水,应急广播大喇叭与公共场所视频监控联动,通过应急广播实施监督和纠正违反防疫规定的行为,让当地百姓在欢声笑语中遵守防疫规定。
在国家广电总局的指导下,应急广播体系在疫情防控中展示了强大的力量,未来应急广播将不断适应媒体融合趋势,支持传统频道频率,以及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全媒体业务,推动自动化、个性化发布,形成多平台、多终端、联动体系,进一步增强传播效果,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
下一篇:传统文化IP“落地开花”